力学同等学力申硕培养方案
日期:2025-02-20 11:12
力学同等学力申硕培养方案
(代码:0801 授 工学硕士 学位)
一、学科简介
力学是关于力、运动及其关系的科学。发展至今,力学学科已具有严谨的理论、实验和计算的完备体系。与此同时,力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新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不断丰富力学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以有限元为代表的现代计算理论和技术计算机广泛应用,使力学日益普及到各个科学和技术领域。尤其是在能源、环境、航空航天、灾害与安全等国家重大的应用研究。
力学既是基础学科,也是技术学科。力学学科现设动力学与控制、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基础力学与力学交叉5个二级学科。
我校力学学科源于2002年设立的工程力学本科专业,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设楚天学者设岗,2013年获爆炸动力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获力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拥有湖北省冶金工业过程系统科学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智能爆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铁广州工程局-武科大爆破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经过多年建设,本学科构筑了多个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平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并在爆炸力学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要培养面向社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 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具有勇于追求真理和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勤奋学习,严谨求实;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2. 掌握力学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目前的进展与动向,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查阅相关文献。
4.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1. 爆炸与冲击动力学
围绕爆炸和冲击载荷下介质、材料与结构的力学响应及工程技术应用问题,在岩石爆破机理、动加载实验与技术、爆炸与冲击效应及智能爆破等领域开展研究,尤其在岩土工程爆破、建(构)筑物爆炸动力学响应、水下爆破技术以及爆炸复合等方面形成了学科特色。
2. 地下空间工程力学
针对隧道、巷道和人防工程等地下空间的掘进开挖和稳定安全问题,运用工程力学、地质力学和岩土力学等知识,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掘进、矿山开采、围岩稳定、地压分布、井巷支护和地下测试等课题,在地下工程开挖、矿山开采安全和露天转地下开采方面形成了研究特色。
3. 极端力学理论与应用
围绕土木建筑工程、现代冶金制造系统和新能源技术中的关键力学问题,从研究对象的极端性和服役条件的极端性出发,开展超大和超小尺度以及材料和结构的超敏感性研究、极端温度环境下的材料力学行为的测量和长时间服役环境下的疲劳变形行为分析、研究温度场、电磁场、引力场、辐照场等多场耦合交互作用等,开展工程结构在高低温、强腐蚀、强风载等极端条件下的失效机理及性态控制研究。
4. 新型工程材料及其力学行为
围绕结构工程领域,研发高性能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开展新型材料的力学行为和功能响应的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主要涉及碳纤维功能材料、先进钢铁材料、焊接材料、钢渣沥青复合材料、多孔介质材料以及纳米多层膜材料等。
5. 工程结构计算仿真
以高性能计算机为工具,针对土木工程、矿业工程、机械工程与航天航空等行业中大型复杂结构或基础,采用数值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以上结构在复杂载荷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状态或过程。包括结构应力与变形、线性与非线性分析、施工安装过程仿真、结构材料失效与破坏模拟等有关数值仿真算法、软件开发与工程应用研究等。
6. 结构健康监测及安全控制
针对工程结构在服役过程中累积损伤引起的失效问题,综合运用力学相关理论、传感器技术、信号分析技术、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失效及损伤机理,分析结构损伤类型、部位以及原因,评估结构服役状态,提出安全防护措施及控制方法。
四、培养方式
1. 同等学力申硕人员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导师指导团队相结合的原则。
2. 导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同等学力申硕人员培养计划,检查并督促同等学力申硕人员的课程学习,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工作。导师以高度的责任心,全面关心同等学力申硕人员的成长,对同等学力申硕人员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对同等学力申硕人员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的责任。
3. 导师指导团队一般由3~5名校内外专家组成,参与同等学力申硕人员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同等学力申硕人员日常指导工作。
五、学习年限
同等学力申硕人员,学制五年,学员自通过资格审查之日起,必须在四年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考核和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进入学位论文指导阶段。
六、课程设置
力学(0801)同等人员申硕课程计划表
附注:力学同等学力申硕的课程设置参考该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七、研究环节
1.开题报告:学位论文选题必须属于本专业范围。以书面及答辩形式就论文开题作报告,记1学分。
2. 学术交流:同等学力申硕人员须参加6次以上学术活动,记1学分。
3.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同等学力申硕人员在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应对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汇报。
八、学位论文
同等学力申硕人员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学位论文的相关要求参照《武汉科技大学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的实施细则(试行)》文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