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物理学同等学力申硕培养方案

日期:2024-10-11

物理学同等学力申硕培养方案

(代码:0702   理学硕士 学位)

一、学科简介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的科学。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史,根据它不同阶段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物理学萌芽时期、经典物理学时期和现代物理学时期三个发展阶段。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各种技术学科和工程学科的共同基础和支撑。在近代物理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许多新的技术学科,如核能与其他能源技术、半导体电子技术、信息科学与通信技术、材料及纳米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生产技术的发展与变革。

本学科于2003年获得等离子体物理硕士授予权,2005年建成了湖北省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建立了以本学科为重要依托的冶金工业过程系统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010年获得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下辖8个二级学科,即: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声学、光学、无线电物理和计算物理。本学科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4人,教授11人,博士43人,19位教师具有在国外研究工作的经历。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省部级纵向项目8项、重大横向工程项目5项,授权专利10项, 发表三大检索收录的学术论文近200余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5本。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4项。

二、培养目标

通过在本学科相关领域的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科学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并且达到如下目标:

1. 获取知识的能力:对材料物理、光学或量子理论与中高能核物理领域的学术研究前沿动态把握比较准确,能够进行课程学习和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有效地获取专业知识和先进的研究方法,对获取的知识和研究方法能够理解并正确应用。掌握因特网使用、数据库检索、数据处理等现代信息处理技能。

2. 科学研究能力:能够正确地评价和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并较为独立地解决课题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够发现有价值的科学问题;较为独立地设计并开展研究;能够进行基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并形成结论。

3. 实践能力:能够与他人良好地合作,具备一定的开展学术研究或技术开发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材料制备和检测实验技能及组织协调能力。应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研究方法与技巧,包括对这些方法的原理、使用的必要仪器设备的构造原理的良好理解。

4. 学术交流能力:具备顺利表达研究成果的能力,包括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展示其学术专长的学术交流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5. 其他能力:自我协调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本学科现已形成四个稳定且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1. 金属物理:主要研究钢铁材料的相变理论、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以开发高性能、低资源消耗的高性能钢铁材料。

2. 磁电材料物理:主要研究过渡金属氧化物中电子自旋和电荷输运之间的关系,探索和研究新的磁电子材料与器件。

3. 纳米功能材料:研究金属纳米颗粒的演变规律与非线性光学效应;研究材料表界面、薄膜结构及其性能。

4. 量子理论与中高能核物理:包含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量子引力,时空量子化等研究方向。其研究课题主要是探索夸克物质性质、非微扰圈量子引力的时空及宇宙演化等。

四、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注重教书育人,充分发挥同等学力人员学习和科研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鼓励同等学力人员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学术活动,加强同等学力人员实际能力的培养。

为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借鉴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在同等学力人员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的经验,可聘请校外专家为我校的兼职同等学力申硕导师或合作导师。鼓励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培养同等学力人员方面的合作。

五、学习年限

同等学力申硕人员,学制五年,学员自通过资格审查之日起,必须在四年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考核和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进入学位论文指导阶段。

六、课程设置 

物理学(0702)同等学力申硕课程计划表

1716426904187.jpg

附注:1.物理学同等学力申硕的课程设置参考该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七、研究环节

1.开题报告:学位论文选题必须属于本专业范围。以书面及答辩形式就论文开题作报告,记1学分。

2. 学术交流:同等学力申硕人员须参加6次以上学术活动,记1学分。

3.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同等学力申硕人员在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应对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汇报。

八、学位论文

同等学力申硕人员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学位论文的相关要求参照《武汉科技大学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的实施细则(试行)》文件执行。